对于澳洲的认知应该计算到9岁那年,从小到大都住在一起的舅舅就这样勇敢的独自去了陌生的国度,口袋里揣着仅有的50美金。88年的11月15日,我送别我亲爱的小舅舅;89年的6月22日,我送别我亲爱的二舅舅;91年、95年,我送别了我亲爱的小舅妈、二舅妈、漂亮的妹妹、可爱的弟弟……在上海虹桥机场,我知道他们去了澳洲,对我而言,“澳洲”意味的只是“离别”,一个个的亲人,就这样义无返顾的选择离别。澳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从舅舅们寄回来的照片上,我无法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澳洲。
英文从小就不好,也许是从心底就抵触着,大学里面五次考CET4都没有过……最后一次的拼搏,在大四的时候,放弃了已经到手的外企工作机会,选择用最后的半年去念CET4的辅导班,当然最后的结果仍旧是失败。我知道那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永远的失去了我的学士学位,那个深夜,我在亿唐网上查到我的分数,忍不住,在电话里对着妹妹痛哭失声……
从小到大,其实最害怕面对的,唯有妈妈那双失望的眼。妈妈怎么也不会想通,她5岁能背《长恨歌》,7岁能诵《岳阳楼记》的女儿,竟然会大学毕业了面对英语的问候仍然不愿意从牙缝里说一个字,竟然会在专业英语面对面考核的时候从开始到结束说的全是中文。妈妈常常很羡慕的看着电视里那些英语极棒的主持人,幻想着自己那个从小就好强聪明的女儿终有一天也会如此,幻想着自己那个从小就记忆力极佳的女儿什么时候也能对英语产生一点激情。
激情,是我常常挂在嘴上的词语。做什么没兴趣了,我会说没有激情;爱一个人没感觉了,我会说没有激情;但是我有激情的时候,那就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妈妈等我对英语的激情很久了,但是直到今天,它不曾出现。妈妈愿意出大笔的钱让我去澳洲提高英语水平,这笔钱,占据了父母至今为止三分之二的积蓄。2001年的夏天,我选择了办澳洲的686探亲/旅游签证,这是妈妈和舅舅同时做出的决定。因为太弱的英文,根本没法申请澳洲的学校;因为没有太多的钱,亲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能让我提高一下我的口语和听力,能唤起我对英文的激情。
至今仍旧记得那一天,2001年的8月8日,从澳领馆出来,一路上,我的眼泪在眼眶里进来又出去,整颗心感觉被什么东西拽紧了一个劲的往下沉,头有点晕晕糊糊的,但自始至终,我没有让眼泪流下来。
应该有点骨气,我告诉自己。既然澳洲老太这么无情的“拒”了你,那就不要再死皮赖脸在那个窗口喋喋不休的叙说这份签证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其实只是为了一个全封闭的英语环境,出同样的钱在上海完全可以买到这个空间,受外教的教育。看似很公平啊,“拒”了你的同时也给了你到MRT上诉的权利,但是反过来想一想这何尝不是澳洲人精明的赚钱良方,连环套似的政府机构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且严整的赚钱网络,运营生生不息。
拒签的理由是冠冕堂皇的“移民倾向”,根本没有给我解释的机会,很直接,很简单。但是我知道我会再来,就在被拒的那一天,澳洲,突然对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也许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我不知道那种强烈的感觉从何而来,上海商城外的阳光在那一天让我眩目而刺眼,但是我知道我一定会再来!!!不会放弃!!
作者:lees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