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热点专题 网站搜索 [RSS订阅] [WAP访问]  
语言选择:
英语联盟 | www.enun.cn
英语学习 | 英语阅读 | 英语写作 | 英语听力 | 英语语法 | 综合口语 | 考试大全 | 英语四六 | 英语课堂 | 广播英语 | 行业英语 | 出国留学
品牌英语 | 实用英语 | 英文歌曲 | 影视英语 | 幽默笑话 | 英语游戏 | 儿童英语 | 英语翻译 | 英语讲演 | 求职简历 | 奥运英语 | 英文祝福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中学生可以这样学好英语

[日期:2007-11-04]   [字体: ]
一天至少一篇短文

  泉州市普教室主任富士应向记者介绍说,原来旧课程标准初中只要求学生掌握800个左右的单词,高中掌握2000个左右的单词。但实行新课程标准之后,要求初中生掌握1600~1800个单词,高中生掌握3300个单词,新课标同时要求高中学生至少要有3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现在高考的短文阅读理解大约每篇300字左右,也就是说仅在高中阶段,学生要完成1000篇这样的课外阅读量,平均一天要进行一篇短文阅读。

  从新课标实行几年来的高考试卷形势来看,短文阅读还将继续加强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对语言能力的考查不受大纲限制,阅读中允许有“超纲”的单词。试卷中将继续出现一些不注释汉语但不太影响对考试内容理解的生词。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不仅仅体现在五段阅读材料上,同时也体现在整个卷面上,如分值比较大的完形填空也是对阅读能力的检测。短文改错和写作题也都与阅读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法部分也不是单纯地考查语法知识,而是通过完整的语篇来考查的。所有这些预测信息都说明了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听说读写读为先

  泉州五中高二学生吴诗静曾经在中国日报社举办的“21世纪杯”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中获得二等奖,然而在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她还是将英语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平时的阅读积累。

  她告诉记者,除了每晚看央视九套的《希望英语》外,每周她还要完成至少5张英语提纲,每张提纲中都有5篇阅读理解。在做这些阅读理解时,除了刻意培养自己的阅读速度外,遇到好句子时,她还会拿起来念一念并将它们记录下来。而看班级订阅的《21世纪报》则是她每天的必读功课。

  吴诗静认为,阅读量的加大,对英语水平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阅读量少时,很多想用英文表达的语句一说出口经常词不达意,阅读量逐渐加大后,张口说英文自然也顺当了许多。

  在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这几种能力应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张志远教授在专题讲座中指出,虽然“说”是语言的第一属性,但在英语教学中还是讲求“其余皆为次,阅读最重要”,因为没有知识的积累,实践便无从谈起。最普遍的例子是,英语课堂中的很多小组活动,最后都成为部分优秀学生的“独角戏”,对于那些没有掌握足够相关词汇的学生,活动根本无法开展。

  课外英语大餐有三类

  英语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就是英语材料的选择。记者在市区各大书店转一圈,发现各式各样的英语课外读物真是令人眼花缭乱,《英语世界》、《中学生英语》、《英语沙龙》、《疯狂英语》……此外,网络、电视、广播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课外英语阅读大餐。

  记者了解到,适合中学生的英语读物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报刊类,如早期的《中学生英语》,以及现在比较受老师、学生欢迎的《英语周报》、《21世纪报》初中版和高中版,报刊英语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用性,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能通过报刊了解语言变化的日新月异,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动态,还有相应的配套练习;第二类是小说杂志类,有《学英语》、《英语通》、中英文对照的《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虫系列”,有《呼啸山庄》、《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苔丝》等共50种,这类读物的特点是故事性强且题材广泛,如《英语沙龙》有诗歌、剧本等;第三类是有声读物,如《疯狂英语》,还有央视九套和十套一些专门针对中学生的节目刻录成的软件,如央视十套每日中午播出的《OutlookEnglish》,这类有声读物趣味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新概念英语的第一册和第二册也因其故事短小精悍、语言地道,而成为英语课外阅读不错的选择。X8H中国英语学习网
 X8H中国英语学习
    阅读材料选择讲求“时机”

  在面临纷繁芜杂的阅读材料时,学生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学生一开始就选择一些生词量大的阅读材料;有的学生则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儿抓一点,那儿抓一点,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

  张志远教授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时,应该讲求“时”和“机”,也就是在不同学习阶段,根据学生的实力向学生介绍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并且将有声读物与无声读物相结合。

  阅读材料的选择首先要讲究“时”。泉州七中高一英语老师许海南说,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高一的学生,一般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多让学生读一些诸如《21世纪报》这样内容时尚、词汇量要求低的报刊,并每天要求学生完成至少一篇阅读理解;到了高二则要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多做阅读题;高三则是大综合阶段。

  所谓“机”,也可以理解为阅读题材的选择。泉州七中英语教研组组长祝敏老师说,学生固然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泛读材料,比如爱好体育的学生可以多看一些体育新闻报道等等,但也不能仅限在一两种题材中。据了解,很多学生在自主选择阅读英语书籍时,题材、体裁往往比较单一。比如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枯燥的科技文,而偏向选择世界名著的简易版,如《简·爱》、《白雪公主》、《小王子》等。当然,这些书籍的可读性较强,学生也比较有兴趣。但从提高阅读水平的角度看,只局限于文学类还不够,还要接触更多的其他领域,如科学、自然、地理等。如果一味“偏食”、“挑食”,那么所摄取的“营养”也将不全面、不均衡。

  “看门道”式地“研读”

  俗话说,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很多学生在阅读英语课外书籍时,往往带休闲的心态,浮光掠影“看热闹”式地“虚读”,而不是潜心其中“看门道”式地“研读”。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英语书读得不少,整体英语水平却不见提高。当然,休闲性阅读应该是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可是,如果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完全以休闲为目的,也就烙上了“先天不足”的印记。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就很难得到磨砺,语感也难以得到发展。所以,当学生读书有了兴趣的时候,就要适当控制课外阅读中休闲的成分,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读功”。

  在没有教师监督下,学生要培养自己加快阅读速度,给自己加压,锻炼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知道应该先去读文章的哪些内容;如何判断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一般来说,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只阅读主语、谓语、宾语等主要的句子成分,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可以先略去不读。如果按词性分类,则阅读重点是实词、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其他词,如介词、连词及程度副词等可一带而过。也就是说,不能总是无目标、无线索、不分轻重地逐字逐句地细读,必须学会跨越句子、跨越段落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任何长度的文章,迅速地抓住要点,概括文章内容,大大提高阅读的速度。

  动眼还要动手

  泉州市普教室英语教研员韩老师告诉记者,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在市区某初中进行“报刊英语阅读课的观摩教学”时,被学生们做的英语课外阅读笔记深深地吸引住了,很多专家拿着学生精心做的读书笔记细细翻看,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证明了学生们真正“读有所获”。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学生都是只用眼睛,不动笔头,也就是说,没有养成读后写文章概要和提纲的做法。

  泉州七中祝敏老师说,坚持写文章概要和提纲,可以巩固阅读成果,她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一些摘要、札记,记录一些名言警句。

  一般概要不宜太长,字数100~150字。建议读写所用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写概要时应特别注意忠实于原文本意,不要另起炉灶写成读后感。应遵循“先易后难”、“先学习,后模仿”的原则,开始可抄写原文中现成的、能够体现文章基本内容的主题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试着缩写、改写原句,直到最终自己组织句子,概括总结文段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作者态度等。这一过程应自然过渡,不能急于求成。比起单纯阅读不写概要的做法来,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当看到自己写的一本本概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读了那么多文章时,学生必然会产生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强烈愿望,使课外阅读活动持续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养成猜测词义的习惯

  在英语课外阅读过程中,生词是个拦路虎。那么,如何克服这一障碍呢?有的学生干脆就选择一些中英文对照读物,泉州五中史美中老师对此持否定态度:“原则上我们是不提倡的,学生很容易有依赖性,开始时学生还会将中文先盖住,但到最后,有的学生干脆就只看中文了,这样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

  还有的学生动不动就翻字典,现在有了文曲星或快译通后,查起来更是便捷,生词见一个解决一个。正确的阅读方法是不是先解决单词的问题再阅读呢?恰好相反。因为,在考试中是不允许查词典的。如果平时没有养成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良好习惯,考试中遇到生词该怎么办?

  祝敏老师建议说,在平时的阅读中,除非遇到一个反复出现的生词,且这个词影响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这时,才有必要查一下词义。学生要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一下词义,或者干脆跳过去读下面的内容,让自己的思路跟着文章的脉络、人物的情感、情节的发展走,让自己暂时忘记那些字符本身的意义,而着眼于其承载的内容。学生更多着眼的应是文章的内容、故事的情节。假如学生一篇文章生词过多,不查词典就读不懂那篇文章的话,只能说明那篇文章不适合他,另选一篇就行了。只要坚持阅读,也许过不了多久,随着阅读词汇量的不断增加,原来读不懂的那篇文章就能读懂了。在读懂文章之后,也可以顺便学习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句子、词组等语言知识,扩大知识面。只是不可把读懂文章和学习语言知识的顺序颠倒,那样就从根本上违背了阅读活动的初衷,效果不但不会理想,而且往往会导致阅读活动半途而废。

  诵读、熟读少不了

  “有的地方对新课标存在误解,认为课改后,学生就可以不背不记了,事实上,外语学习靠的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该背的就要背,该记的就要记。本次研讨会中也批判了这种矫枉过正的现象。课外阅读也不例外。”

  研讨会中,张志远教授讲的一个例子令在场教师印象深刻。他说,在北京四中,一所每年向清华、北大输送100多名学生的名牌中学,他们的老师要求学生在高中3年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所有文章背诵下来。3年下来,他们的学生不仅英文成绩好,写出来的英文短文还十分地道。张教授说,不少老外都为中国学生的背诵能力所折服,国人更不应该一味摒弃,在课外英语阅读中,做不到背诵至少也应做到熟读。

  英语课外阅读属于泛读,是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现在的英语课外阅读,多数的情形是精读不足,一味泛读。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再谋面。这种一次性阅读,在大脑中留下的往往是一些朦胧的印象、飘忽的意念和肤浅的感受,不符合英语的学习规律。

  记忆是语言内化和运用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生长点。读书需要记忆,尤其是那些有典型性和有价值的句子、语法,更应该烂熟于心。但长久有效的记忆不是通过一次性阅读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不断“温故”和“强化”的过程。读到特别好的作品,一定要改变一次性阅读的习惯,在“熟”字上下工夫。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将语言的精品、语法的精华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为了能够达到“熟”的程度,老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从学生读过的书中精选一部分,让学生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您(作者)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50662607,本站将立即删除!
 
阅读: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英语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热门专题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