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来,一个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工作。目前失业率是8%,这是个十分可怕的数字。地铁站里有一则快餐店广告,上面写着,我们不能帮你尽快找到工作,却可以让您现在不饿。可见找工作是一个日常性的话题。 B夫妇来了,就急着打工挣钱。他们查各种报纸,打电话、发传真,绝大多数石沉大海,也有个别公司写来了拒绝信,几个来电话要面试,他们往往步行几十分钟到一个多小时去应试。
B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推销中国产的小礼物等廉价产品,早晨7点多钟,到公司集合由一个人讲演,大致是公司的业绩及推销术。要让人家买下他已经有的东西,尽管东西质量极差,靠价低的优势,5元3个推销出去。中午公司开面包车,送7~8个人上高速路走一个多小时,然后每二人一组分头行动,每人背一个1米多长,50cm见方的大包,沉掂掂的。挨门去问。干到晚上,分钱,再开一个多小时车回大多市,各人回家。头两天,B卖出的很少,公司给补贴了一些,挣了$35元和$30元,后来又有一天,B自己卖出的多了,没要公司补贴,挣了$25元,这种当天分钱是最好的了。
C找到的工作也类似,挨门推销煤气,广告上写着每小时挣多少元。每天也是先坐一两个小时车,一天下来,卖了三、四家,多的能卖十多家,公司讲每天要卖二十一家以后,才按小时算工钱,而且是干满一个月才付,这样一来,谁也干不了一个月。所以,公司天天登广告招人,每个人都干不了几天就走,大家都白干。
后来,BC看穿了,这么干不行。还得发挥专业的优势。他们以前到多伦多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人事部门查用人信息(Human Resource 管招人),按信息发传真,递上自己的简历,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发出上百个传真了,永远是客客气气的拒绝。这才明白了,自己和这里当地人比,实在没有优势,工作经历、语言、人际关系等等。
前几天,他们又换了一种办法,先去大学或医院拿介绍,这种介绍十分详尽,甚至列出每个主持研究人员的姓名和照片,和每个正式工作人员的姓名,及他们的研究内容及资金等等情况。有的放矢发简历。主持研究的教授可以到医院或政府申请经费,自己聘工作人员,招几个人,付多少钱,全由教授自己决定。安省规定的最低工资是$6.85元/小时,但教授常常招学生,可以少付工资,这样的话,用人量很大,却不会到Human Resource去招人。
B昨天就找到了这么一个教授,现在还不知情况怎样,据说年薪只有一万多元。
E,去洋人餐馆应聘女招待,一个职位十几个人去应聘,看这样子她也不会被聘上,只好回家抱着被子哭。E想得太天真了,期望又高,他们以为,白领工作找不到,餐馆工这一必修课总能上吧。
要知道,白人、黑人等等,也有许多人文化程度很低,他们只能干不要文化的工作,面试时一开口,就把初来的新移民比下去了。街上看到的筑路、建筑、擦高层建筑外墙玻璃、收垃圾等粗笨工作,差不多全是白人,连黑人都很少。据说是这类工作工资很高,工会组织的势力又大,老板招什么人,工会会有影响。
F在国内博士毕业,自己联系访问学者到美国。一年半了,在美解决不了身份问题,只好移民加国,来这里三个多月了,还没找到工作。
G夫妇及孩子,在德国7年了,解决不了身份问题,移民来加国。
我也发了十多份传真,给各个电视公司,也收到了一封拒绝信。多数都无回音。有一次,直接闯入某电视广播公司,恰好技术主管有空,接待了我。他先问我是如何找去的,为什么不预约,我赶紧回答,才来两周情况不熟,不懂规矩,从电话黄页查了地址就来了。他又问我一些电视和广播、发射的一些专门术语,他们的节目正播着广东话节目,问我懂不懂。告诉我,他是从巴基斯坦某电视台来的,我用手写的简历不行,得正规、漂亮些,然后,不大客气地送我出来。这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因为到现在为止,这是唯一的技术主管和我直接谈话。
9月16日,我到CBC-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加拿大广播公司,和中央电视台一样,是国家广播公司。
承蒙朱师傅介绍,去CBC找N先生。小伙恰好出差,要一周后才回来。
经人指点,我来到CBC的Job Shop(Human Resource下属专管招人的机构),屋里有几个文件夹,分别写着“内部”和“外部”。有的职位,只招已在CBC工作的“内部”人员,而“外部”的职位,是无论“内”、“外”人,都可应聘。这个内外与国内“正式工”和“临时工”的概念不同,只要聘入CBC,哪怕是三个月的临时性职位,也是“内部”。
那天,有两个“内部”职位,播出部技术员和后期编辑技术员,一个“外部”职位,一般性维护技师(General Maintenance Technologist)。我只能应维护技师。
填表,交了两份手写的简历,回去等通知。
这是临时性职位,工作时间是一年,年薪29000~39000,内容是一般性维护、修理、设备安装、联线,向使用机器的人介绍操作方法等,工作内容与国内技术人员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