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热点专题 ● 网站搜索 [RSS订阅] [WAP访问] |
语言选择:
|
|
英语新闻报刊词汇的显著特色之一就是经常掺用外来语,尤其是新闻报道中记者提及外国的或新近出现的事物时,为引起读者的兴趣与注意,或更贴切地表达某词语的内涵,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有些外来语,由于经常使用或使用时间已久,已经完全英语化,印刷时往往不再用大写字母或以斜体字标出,如:visa[(法语)签证],blitz[(德语)闪电行动],kungfu[(中文)功夫],Go[(日语)围棋]等。如: PRETORIA(Agencies via Xinhua)-Nelson Mandela took the oath of office yester (06/16/2006 09:05:00) [查看全文] 英语新闻经常在消息报道中把新闻出处交代清楚,一一标明,这是因为记者深知读者阅报时往往较注重消息的来源。为了显示其报道“真实”、“客观” 、“可信”,丝毫不带个人观点或态度,记者通常不仅对新闻事实,而且也对有关的言论、观点、意见等一一说明来源。例如: WASHINGTON, JULY 8(UPl)-CNN hopes to feature Asia more prominently in its news programs in order to share in Japan's estimated $50 billiOn in adv (06/16/2006 09:05:00) [查看全文] 英语报刊的读者是极其广泛的,他们的文化程度高低悬殊,这就要求记者尽量使用大多数人都能理解而又生动形象的词语。其中较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经常在新闻报道中借用各国首都、大城市等地名、著名建筑物名称以及政府首脑姓名,以替代该国或其政府及有关机构。有时还借用某个物名来表示某个意思,这实属新闻英语的一个独创。例如: Urged by the Kohl administration, school boards round the country are planning to abandon traditional salary schedule (06/16/2006 09:05:00) [查看全文] 由于新闻报道需要经常直率或含蓄地转述、援引新闻人物或其他有关人士的谈话,因此,英语报刊频频出现表示“某某人说的”的“说”(say)。但是,事实上,新闻报道所涉及到的说话人的神态和语气在不同场合或氛围中不尽相同,这是“say”这个中性词所无法确切体现的。为此,英语记者有时酌情选用一些表达“说话”之意的近义词,以弥补“say”这个中性词在涵义、修辞色彩方面的缺憾。这样,不仅可避免say一词的重复出现,又能使报道文笔增色不少。 如下面一篇新闻报道就撷选了多种有关“说”的近义词,请留意划线部分: Chinese Ambas (06/16/2006 09:05:00) [查看全文] 现代英语中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新义大多是率先出现在英语报刊中,然后再流行于世的。这是因为一件新事物的出现,首先需要通过媒体来向大众宣传,这样,新事物的名称也就通过新闻先被人们所认识了。如euthanasia(安乐死),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艾滋病)],elevated highways (高架道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beeper(无线传呼机,俗称“拷机”、BP机),cellular phone (移动电话),value-added tax (06/16/2006 09:05:00) [查看全文] 英语像汉语一样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外国人学习现代英语,非多看中国报刊、多听中文广播或多看中文电视不可。同样,我们在学习现代英语时,也要尽可能经常接触英语报刊、广播。毫不夸张他说,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成百倍地拓展了现代英语的涵盖范畴,以至于有人戏言,倘若莎士比亚再生,恐怕也要沦为文盲。而英语世界里这一日千里的变迁和由此带来的新生事物,除了报刊等英语新闻媒体外,几乎找不到更好的手段予以详细记录。现代英语已与我们的长辈几十年以前从课本上学到的英语有了区别。虽说是大同小异,但小异在哪儿?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从英语报刊等新闻媒介中寻找。可见,新闻英语无疑将有助于我们 (06/16/2006 09:05:00) [查看全文] |
内容分类
|